您所在的位置: > 主页 > 天津资讯网 > 资讯 > 正文
合众人寿天津分公司:共建诚信社会 ——保险反欺诈典型案例警示来源: 日期:2025-10-31 10:46:36  阅读:-

    保险,本是抵御风险的“避风港”,是守护家庭幸福的“安全网”。然而,总有不法分子试图钻制度空子,通过虚构事实、伪造材料等手段骗取保险金,不仅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,更间接推高了保险产品价格,侵害了千万诚信投保人的合法权益。现通过两起典型案例,提醒社会公众增强防范意识,共同维护保险行业健康发展。

    一、骗保手段花样翻新,陷阱就在身边

    (一)案例:重复索赔,虚构保险事故骗保

    山东H某深谙部分保险公司小额理赔审核简化的特点,通过互联网在82家保险公司投保意外险,故意制造20余次“意外受伤”,以“小额多次”的方式骗取理赔金200余笔,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。更有甚者如上海L某团伙,利用保险从业经验,以垫付保费为诱饵招揽投保人,在无实际就诊的情况下伪造住院记录和病史,形成“招募-造假-理赔”的完整骗保链条,涉案金额超900余万元。

    (二)案例:伪造住院时长,虚假理赔难逃法眼

    即便是看似“不起眼”的小动作也可能触及红线:Z某投保住院医疗险后,将实际5天的住院记录篡改为30天,试图以“挂床”名义多领理赔款,最终被保险公司驳回申请;L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后,伪造高额医疗清单向多家保险公司重复索赔30万元,不仅遭到联合拒赔,更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  二、骗保不是“小事”,法律严惩绝不手软

    不少人误以为“骗保顶多拒赔,不会有大事”,但事实上,保险诈骗早已纳入法律严惩范畴,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,代价远超想象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》第174条明确规定,虚构保险标的、编造事故原因、故意造成保险事故等骗取保险金的行为,即便不构成犯罪,也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。而《刑法》第198条更是将保险诈骗罪的入罪门槛明确:个人诈骗1万元以上、单位诈骗5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,最高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。

    这些案例无不警示:骗保看似“一本万利”,实则是通往牢狱的“捷径”。

    三、守护诚信防线,你我都是参与者

    打击保险诈骗,不仅需要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的合力,更离不开每一位投保人的自觉与警惕。在此提醒大家:

    1. 树立正确保险观:保险的核心是风险保障,而非牟利工具。投保时务必如实告知健康状况、财产情况,避免因隐瞒信息导致合同无效,更要拒绝参与任何“代投保、代理赔”的可疑操作。

    2. 守住诚信底线:理赔时需提供真实、完整的医疗记录、事故证明等材料,切勿轻信“能帮忙夸大损失”“伪造材料包理赔”的谎言,任何篡改、伪造材料的行为都将留下痕迹,最终得不偿失。

    3. 增强维权意识:妥善保管个人信息,警惕陌生链接和“高额赔付”诱导,投保、理赔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办理。如发现可疑骗保线索,可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热线、监管部门平台等途径举报,共同遏制诈骗行为。
    保险的根基是诚信,每一次骗保得逞,都是对千万家庭保障权益的侵蚀。让我们坚决对保险诈骗说“不”,用诚信守护保险的“初心”,让这份保障真正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。


    (正文已结束)

    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